很多家长对于「儿童听力损失」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会存在这样的疑问:“耳背”不是老年人才会有的吗?
其实不是的,相关数据表明,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3名存在听力损失。在《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更是指出,家庭因素为0至14岁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要明白,听得见不代表听得清。一些先天性听障的孩子在刚出生做听力筛查时就能及时知道听力存在问题,但部分孩子是因为后天发育或疾病原因导致的听力损失,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家长忽视,等孩子到说话的年纪才发现“口齿不清”、“发音不对”等问题,而此时已经错过了“黄金干预期”。
儿童听损三大表现
1、听觉反应迟钝
- 睡觉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
- 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
- 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
- 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
- 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2、语言发育迟缓
- 10个月仍不会发“baba”、“mama”等声音;
- 1岁半时仍不会说1-2个有意义的词;
- “妈妈2岁左右只会说1-2个词,如“爸爸”、“妈妈”;
- 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
- 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3、日常行为及交流
- 脾气暴躁,不听指挥;
- 性格孤僻,不愿交流;
- 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
- 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
- 唱歌或做操时,常跟不上节拍;
听力损失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不止局限于“听不见”
0-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语言能力养成的重要节点,这个时期的大脑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刺激,如果错过此关键期,不仅会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会影响到智力发育,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简单来说,听损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将面临:理解能力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社交能力弱、性格孤僻、就业机会少等。
听损儿童尽早佩戴助听器的必要性
0-6岁是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从基本的单词到完整的句子,再到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而这建立在拥有一个正常听觉的基础上,尽早选配助听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可以帮助孩子的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健康发育。
听损儿童配助听器常见误区
误区一:“宝宝还小,长大再配”
胎儿的听力一般在怀孕6周左右就开始发育了,声音刺激不佳会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语期,造成说话迟、说不清甚至聋哑的情况,所以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干预的效果是最好的。
误区二:“大声点孩子也能听到,不用配了”
即使是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首先,孩子在课堂上或社交时,不可能每个人都迁就他,这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其次,患有听损却不干预,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导致听损程度加重,言语和智力的发育相对迟缓。
误区三:“那就随便找一家配吧”
市场上的验配机构良莠不齐,这让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另外,助听器不是一锤子买卖,「售后服务」将伴随用户整个的助听器佩戴生涯,这也决定了听损用户在选择验配机构时不能马虎。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从公司资质、成立时长、规模、设备及售后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助听器验配机构。
听力障碍不仅让孩子听不清、听不见,更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家长应该重视起来,让孩子不要失去生活中这一抹重要的色彩,也让孩子未来的生活更有保障。
温馨提示:“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是听损人士康复的关键。
评论